Insert the url of the feed you want to read here (e.g. https://news.google.com/news/rss/):

BBC Chinese

BBC Chinese - BBC News , 中文 - 主頁

美國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退休 回顧佩洛西從政生涯、與中台關係強硬 7 Nov 2025, 1:21 pm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也是該國歷史上首位女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宣布不再競逐連任,這代表她40年的政治生涯即將於2027年1月結束。

美國前眾議長佩洛西宣布後年退休:美媒稱「時代終結」特朗普批其為「國家負擔」 7 Nov 2025, 2:25 am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宣布2027年將從國會退休,結束了她數十年來作為美國政壇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的政壇生涯。她同時也是知名的中國人權批評者,數年前訪問台灣在國際間引發激烈爭辯及北京強硬的反彈。

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政府要求在護照上註明出生性別 6 Nov 2025, 11:37 pm

這被視為特朗普政府的勝利————意味著在近期內,美國護照持有者無法在新發或續簽的護照上顯示其選擇的身份認同。

COP30:世界領袖抨擊特朗普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 6 Nov 2025, 11:08 pm

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貝倫舉行的COP30氣候高峰會上發表講話,抨擊特朗普在氣候變遷方面的紀錄。

奧運金牌劍后江旻憓參選香港立法會的風風雨雨 6 Nov 2025, 8:24 pm

巴黎奧運女子劍擊金牌得主江旻憓宣佈參選中國香港立法會,短短數天便燃起了熱度,當中不乏對其參選資格的爭議。

量子科技比人工智慧(AI)更重要嗎? 6 Nov 2025, 7:12 pm

量子力學令人嘆為觀止的複雜性或許是其目前並不如AI那樣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但前景極為廣闊。

中共「二十大」後軍方中央委員、候補委員都去哪兒啦? 落馬、遞補被跳過、被調查? 6 Nov 2025, 7:04 pm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一口氣開除多名將領引起輿論大嘩,中央委員中的委員變化能說明甚麼?

美國民主黨人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他將在任期內做什麼,你需要了解些什麼? 6 Nov 2025, 3:15 am

自從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首次宣布競選紐約市長以來,來自皇后區的這位34歲州議員憑藉著大膽的左翼綱領,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全國知名人士。

COP30大會到來 巴西當地「愛情旅館」力拚轉型招待全球與會者 6 Nov 2025, 2:41 am

COP30氣候大會即將在巴西貝倫舉行。由於該地飯店不夠,許多汽車旅館業者將飯店改頭換面,去除性暗示的傢俱及設計元素,迎接全球各地開會者的到來!

美國紐約市及地方選舉:民主黨大勝背後的四大意義 5 Nov 2025, 11:26 pm

民主黨大勝背後,經濟及生活成本議題再次成為選戰關鍵。此次結果也標誌著距離關鍵的中期選舉僅剩一年

石器新發現揭示人類始祖具創造力 5 Nov 2025, 7:17 pm

這項發現顯示這項技術已經經過數千代的傳承。

「十五五」規劃透露中國三大經濟戰略主線 從對標美國轉向搶佔科技高地? 5 Nov 2025, 7:13 pm

科技自主戰略等三條主線有望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軌跡,深刻影響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與社會發展。

台灣「普發現金」一萬元,民眾怎麼看? 5 Nov 2025, 5:39 am

台灣政府今日開放民眾登記「普發現金一萬元」,預計2360萬名合資格者最快11月中旬收到匯款。

歌手黃明志涉台灣網紅命案,大馬警方朝「謀殺罪」調查、延長收押 5 Nov 2025, 5:03 am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女網紅命案,大馬警方宣布轉為援引「謀殺罪」調查,並指會調查死者生前是否遭性侵。

切尼的政治遺產 特朗普學到最多的是擴大總統權力 5 Nov 2025, 3:50 am

911恐襲發生20多年後,特朗普正運用同為共和黨人的切尼建立的政治槓桿,作為推動其國家優先事項的強大工具.

法國就「性愛娃娃醜聞」對Shein展開調查 5 Nov 2025, 1:08 am

線上零售商希音(Shein)、Temu、速賣通(AliExpress)和Wish等電商,因涉嫌讓未成年人輕易存取其平台上的成人色情內容,正接受調查。

「AI教母」李飛飛:「很自豪自己與眾不同」 5 Nov 2025, 12:35 am

英國國王今日將在聖詹姆士宮舉行典禮,頒發「2025年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予李教授及其他六位得主。

特朗普打造「稀土北約」產業鏈抗衡中國 美國能「彎道超車」嗎? 4 Nov 2025, 9:08 pm

美國結合盟友,想要重建稀土產業鏈挑戰中國的壟斷地位。特朗普能成功嗎?哪個國家有機會在下一個十年搶到主導權?

為什麼一天刷兩次牙不一定是最好的? 4 Nov 2025, 6:54 pm

牙科專家表示,即使是最認真刷牙的人也可能會犯一些錯誤。

中美元首會晤協議細節陸續出爐,華盛頓與北京是否「休戰」在望? 4 Nov 2025, 3:55 am

隨著更多協議細節出爐,外界越來越清楚,兩大強國到底是「休戰」在望,還是正開啟新一輪較量。

文件披露中國曾脅迫英國大學放棄新疆人權研究 4 Nov 2025, 3:31 am

文件顯示,中國方面試圖阻止的是人權與現代奴役制教授羅拉·墨菲所領導的研究。該研究聚焦於新疆維吾爾穆斯林群體遭受強迫勞動的指控。

當老齡化遇上「孤獨死」:韓國年輕人投身殯葬業的新趨勢 3 Nov 2025, 5:38 am

在韓國,有越來越多人投入遺物清理師的工作,這個新興職業的崛起源自該國日益增加的「孤獨死」。

觀點:中國究竟如何在英國從事情報活動? 2 Nov 2025, 8:12 pm

如今中國構成的國家安全威脅已超越了傳統的間諜活動範疇。要在「享受經濟利益」與「管控安全風險」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英國歷屆政府的難題。

中國全運會:跨越歷史和時代的國家敘事 1 Nov 2025, 9:17 pm

粵港澳跨境合辦中國全運會開創了先例,是否能如一些政客所願,再度像北京奧運一樣提升港人的國家認同?

持續投入、租賃金器、購買者年輕化……2025大行情下的「買金潮」有何不同? 31 Oct 2025, 5:29 am

今年十月,金價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歷史新高,這一個月來,黃金價格不斷在高位震蕩徘徊。全球多地也湧現買賣黃金的熱潮。

中國打着長遠算盤,習近平與特朗普暫時休戰 30 Oct 2025, 11:48 pm

會談有助於穩定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搖搖欲墜的關係,但競爭仍然存在。

台灣「普發現金一萬元」:政治攻防下,「還稅於民」會常態化嗎? 30 Oct 2025, 10:20 pm

台灣民眾最快11月中旬,將收到來自政府的一萬元台幣匯款。這是繼2023年後,當地第二次啟動「普發現金」政策,也是金額最高的一次,外界關注其政治和經濟效果,以及「還稅於民」常態化的可能性。

「不要特朗普!不要中國!」夾在兩大強權國家之間的韓國為中美峰會鋪路 30 Oct 2025, 8:20 am

韓國總統李在明面臨一場外交博弈,他將接待美國和中國的領導人。

習近平特朗普會晤結束 關稅、稀土問題得以緩解? 30 Oct 2025, 4:29 am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會晤後,特朗普宣布將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並稱美方在獲取中國稀土資源的問題上已「解除障礙」,預期美中很快可簽署貿易協議。

南非「薩滿」的迷幻治療:BBC記者走入療癒與危險之間的「靈性診所」 30 Oct 2025, 4:22 am

BBC《非洲之眼》正在調查南非的地下迷幻治療產業——在這裡,對療癒的追尋可能招致毀滅性的後果。

「香港」還是「中國香港」? 多間本地大學接到指示,意在強化中國身份認同 28 Oct 2025, 3:36 am

按BBC中文取得的電郵記錄顯示,香港應被稱為「中國香港」,在正式場合使用「中國台灣」,「Chinese Taipei」應譯為「中國台北」。

中國大陸影迷湧港觀影潮:「看到一些無法上映的電影」 26 Oct 2025, 8:13 pm

「去香港看更多電影、去看自己愛看的電影」逐漸成為中國民眾的共識。審核、配額制度之下,為了在影院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中國觀衆開始尋找自己的方式。

中共四中全會釋出的三個訊息 26 Oct 2025, 3:26 am

中國正在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內消費,同時高度重視反腐敗。

特朗普的亞洲一週行——BBC記者分析得失利弊 26 Oct 2025, 1:17 am

美國總統即將展開為期一周的外交活動,你應該了解以下資訊。

四中全會創紀錄開除14名中共高官黨籍,軍隊中委只出不進留下諸多疑問 23 Oct 2025, 8:49 am

中共全會缺席人數讓人吃驚,誰被開除、誰升任?哪些職位還未安排?這些信息顯示,習近平的「反腐」似乎還沒有完成。

解放軍九上將同時官宣落馬背後的潛在邏輯和補缺懸念 23 Oct 2025, 3:41 am

在習近平執政前,中共歷史上被處理的上將僅有一位黃永勝,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都無上將被處理。在習近平上台後,一共有 22 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

習式反腐「打虎拍蠅」12年後,中共高官為何「越反越腐」? 20 Oct 2025, 10:33 pm

在習近平開啓「反腐風暴」12年後,中國當下正處在一個聲勢更大的反腐浪潮之中。正在舉行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需要確認的落馬中央委員總數可能創紀錄。

香港立法會選舉:棄選潮下「換血」有準則?誰是接棒者? 17 Oct 2025, 2:38 am

過去兩星期,香港議員掀起一波「棄選潮」,揭示12月的選舉將迎來「大換血」。BBC中文訪問學者,分析「棄選潮」的可能原因及其影響。

Page processed in 0.101 seconds.

Powered by supersurge.com. © 2004–2025. In cooperation with Fresh Content. Based on SimplePie by Ryan Parman and Geoffrey Sneddon, and licensed under the BSD License.